中秋節(jié)即將到來,月餅進入銷售高峰,?!靶氯A視點”記者調查發(fā)現,一些打著“手工”“自制”“私房”等旗號的月餅在朋友圈熱賣,,有的還通過熱門的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推廣,。這些價格普遍不貴、號稱“真材實料無添加”的月餅靠譜嗎?
自制月餅熱賣,,價格優(yōu)勢明顯
“純手工餡料”“定制月餅”“傳統(tǒng)老口味”……中秋節(jié)臨近,一些標榜“手工”“自制”“私房”月餅的售賣廣告,,在網絡平臺隨處可見,。
與市場上的品牌月餅相比,“私房”月餅普遍價格不貴,。比如,,某知名品牌的流心奶黃月餅一盒6個270克,售價近300元;而多個“私房”月餅賣家出售的相似的禮盒款,6個裝只需百元出頭,。
北京的小楊前不久就被“種草”了一款螃蟹造型的低糖蛋黃白蓮蓉月餅,。視頻里,賣家先是介紹了制作原料,、流程,,然后放出了成品圖。小楊告訴記者,,月餅看起來精致可愛,,就聯(lián)系賣家下單了兩盒?!罢f是純手工無添加,,可以定制造型和口味,還可以在餅皮上刻字,?!?/span>
記者注意到,月餅廣告以往出現在各類社交平臺上;隨著一些短視頻平臺的火爆,,越來越多賣家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進行宣傳推廣。
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記者看到,,一些播主并沒有直接上架月餅產品,而是借發(fā)布月餅相關視頻來打廣告,、引流,。有的播主主打“教學”分享,先教大家如何制作各類月餅,,*后再帶出自家產品;有的上來就展示制作過程,、呈現一排排口味各異的月餅成品和一套套精美的月餅禮盒,并把聯(lián)系電話等信息以字幕方式加入其中;還有的化身美食達人,,通過試吃測評自家月餅來帶貨,,在評論區(qū)或個人主頁標注聯(lián)系方式。
有購買者表示,,與朋友圈“簡單粗暴”的宣傳相比,,短視頻平臺上的廣告更具創(chuàng)意,更有代入感,,更容易讓人心動,。
記者發(fā)現,絕大多數交易*終還是通過添加微信或電話聯(lián)系來進行,。
一些賣家坦言,,短視頻平臺確實引流了不少客戶,。“每天都有看了視頻的人加微信購買,,有的是自己吃,,也有企業(yè)訂購的,*多的一單發(fā)了近百盒,?!币晃毁u家說。
號稱“良心選料”實際隱患重重
很多賣家宣稱:“全手工制作,,良心選料,,放心去吃?!钡浾哒{查發(fā)現,,選料、制作,、包裝,、銷售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存在安全隱患。
北京稻香村副總經理郭亞萍告訴記者,,月餅生產從原輔材料選擇,、進廠驗收、生產加工,、產品出廠放行,,要經過多道工序,且每道工序必須符合嚴格的標準和規(guī)范要求,。原輔料的質量,、烘焙的時間和溫度、冷卻時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包裝的密封性等都會影響月餅的質量和安全,。
記者調查發(fā)現,一些自制月餅的賣家,,生產地點就在自己家中,。在一些視頻中,月餅制作者的生產條件堪憂,,不少人在制作過程中不戴口罩,,擦手毛巾隨處丟放。有一位將待烘焙和已做好的月餅都放在地上的鐵盤中,,周圍還有其他雜物堆放,。
不少月餅包裝袋為自封條式封口。業(yè)內人士表示,,這樣做很難達到密封效果,,在貯存和運輸環(huán)節(jié)容易導致月餅受潮發(fā)霉。
郭亞萍表示,,月餅包裝如果漏氣,,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月餅質量容易劣變,,對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危害,。“我們賣的散裝月餅,,除了日常當點心的‘自來紅’外,,也都是每個獨立密封包裝的?!?/span>
網絡自制月餅還存在制作者健康狀況不明的隱憂,。按照規(guī)定,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工作,。
記者接觸的賣家中,有的有健康證明,,但已過一年有效期;有的已經經營了兩年,,一直就沒有辦理。
此外,,按照月餅國標GB/T19855-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等要求,月餅包裝標簽標識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guī)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及其他需要標示的內容。
記者隨機購買的幾款月餅,,雖然包裝精美,,但都缺少重要標識信息。有賣家表示,,符合要求的包裝需要專門制作,,成本太高,現在都是在一些電商平臺上購買包裝袋和盒子,。
食用這類月餅如果出現問題,,也很難維權,。記者詢問多個賣家,購買后如果發(fā)現食材不新鮮或是其他質量問題能否退貨,,得到的回復大都是不能,。有購買者吐槽,買來后覺得味道不對,,據理力爭后被賣家拉黑,。
對網售“三無產品”需加強監(jiān)管
多位業(yè)內人士表示,一些所謂的“手工”“私房”月餅其實就是“三無產品”,。
根據食品安全法,,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
但記者聯(lián)系的多位賣家明確表示,,就是自己做自己賣,,并沒有辦理相關的生產經營許可,也沒有衛(wèi)生許可證,。有的賣家表示有營業(yè)執(zhí)照,,但在要求提供時百般推脫。還有的說自己有資質,,但公示在朋友圈的卻是某貿易公司內衣品牌的經銷資格證書,,且授權期限已過期。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只要是以交易、盈利為目的,,并進行批量銷售,,就是經營行為。食品講究質量安全,,因此商家必須具備經營執(zhí)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資質,,否則就涉嫌違法。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表示,,按照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guī),,平臺應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電子商務經營者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平臺還應對其進行審查。
但一些短視頻平臺上,,賣家并未將產品上架至商品櫥窗,,僅僅是通過平臺引流,。安徽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網絡交易監(jiān)督管理處二級調研員歐陽朝華告訴記者,這種行為是賣家在平臺上推廣宣傳,,而非通過平臺直接進行銷售與交易,。沒有產品上架,平臺本身很難對這些賣家進行資質審核,。而且,對于類似的沒有實體生產銷售場所或生產場所隱蔽的情況,,監(jiān)管部門也很難覆蓋到,。
業(yè)內人士提醒,購買食品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廠家的產品,。記者調查發(fā)現,,很多人認為工廠化產品添加劑太多,所以選擇號稱“純天然”“無添加”的“私房”產品,。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相信“純天然”“無添加”,,現代食品工藝中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同時起到防腐、保鮮等作用,,在規(guī)定劑量范圍內使用是安全的,,公眾不必談其色變。
文章來源:新華網